近年來,社會物流企業紛紛進入藥品配送領域,提高了藥品物流運營效率。但如何確保這些非專業的涉藥物流企業能夠合規配送,保障藥品質量安全?3月20日,記者從中國醫藥商業協會了解到,由該協會組織製訂的《藥品經營企業物流服務能力標準》和《涉藥運輸企業醫藥物流質量及服務能力評估標準》已完成13家涉藥物流企業的現場分類分級評估工作,預計半年後有望被商務部作為行業標準發布,這將助力我國醫藥供應鏈以質量安全為基石、高效交付目標的實現。
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醫藥供應鏈分會秘書長朱建雲提供的數據,我國整個醫藥物流市場保守估計在1000億元以上。這不是藥品流通額,而是醫藥物流的收入。朱建雲說,這千億市場中,有44%是倉儲相關的增值服務,其餘56%是運輸部分。也就是說,物流運輸占了醫藥物流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。
市場吸引,政策驅動,我國醫藥流通模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。傳統醫藥經營企業嚐試提供更多專業的醫藥物流,而眾多社會物流企業也已經介入醫藥物流服務。傳統醫藥商業企業具備更強的產品質量安全意識,在運營《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》(GSP)倉庫方麵也有相當成熟的經驗,但是在物流運營效率、幹線運輸及最後一公裏配送方麵普遍存在資源和能力短板。相比之下,社會物流企業在成本管理、資源配置有自身的優勢,其弱勢是對醫藥行業儲運的特殊要求理解不深、質量意識尚有欠缺、懂藥品專業知識的人員配置不足等。而目前藥品流通管理缺少對涉藥物流企業的專業管理,導致社會物流企業操作中的合規性和安全性存在諸多問題,亟待規範和引導。
摘自億歐,圖片來自“123rf.com.cn”,由妖精视频永久网站編輯
谘詢熱線
17505120369